最近刷朋友圈总能看到这样的抱怨:“今年生意太难了”
“客户预算砍半还要送赠品”
“摆摊卖烤肠都能卷到亏本”。
就连楼下修了二十年自行车的老张头都在叹气:“现在年轻人宁愿扫码骑共享单车,也不愿花二十块补胎。”
表面上看钱越来越难赚,可你发现没?
菜市场卖豆腐的王大姐用抖音直播点卤水,三个月招了八个学徒;
小区门口倒闭的三家奶茶店对面,新开的鲜榨果汁铺天天排长队。
这世界哪儿是钱变少了?
分明是混日子的人混不下去了!
看看商场里撤柜的服装店就知道,十年前挂个“跳楼价”招牌就能清库存,现在顾客拿着手机当场比价:“淘宝同款便宜三十块”。
以前开饭店只要量大管饱,现在年轻人进店先看配料表:“老板你这汤底是预制菜吧?”
就连路边摊卖煎饼的大妈都开始讲究了——扫码点单自主加料,鸡蛋能选溏心全熟,辣酱分微辣变态辣。
那些总说“生意不好做”的人,有多少是像这位大妈一样凌晨四点起来磨豆浆、研究出七种薄脆配方的?
我二叔的装修公司去年关了门,他喝了半斤白酒拍着桌子骂:“现在业主精得跟猴似的,量个房要带3D扫描仪,选个瓷砖非要看吸水率检测报告。”
可他没说的是,去年有个90后工长靠直播贴瓷砖过程,把大理石纹路拼成《蒙娜丽莎》,单子排到了后年春节。
以前靠吹牛“我这油漆进口的”就能多报三成预算,现在年轻人拿着手机查海关编码:“师傅你这桶上生产日期怎么比海运提单还早两个月?”
淘汰的不是行业,是那些把消费者当傻子的套路。
上个月同学聚会最有意思,做微商的小美吐槽:“现在发朋友圈卖货都没人点赞了。”
转头做家政的芳芳手机响个不停:“上周刚考了收纳师证,今天又有客户指定要日式搬家服务。”
仔细想想真是这个理:朋友圈里那些天天群发砍价链接的渐渐没了声响,
倒是认真拍短视频教人除甲醛、通下水道的阿姨们接单接到手软。
就像我楼下理发店的Tony老师,
别人抱怨顾客只团购9.9洗剪吹,他闷头考了头皮护理师证,现在烫染客单价直接翻三倍。
看着地铁口卖烤红薯的大爷都挂上了付款码和营养成分表,我突然明白个道理——
这年头哪有什么“躺赚”的生意。
那些觉得钱难赚的人,
怕是还没从“开门就有客、挂招牌就赚钱”的美梦里醒过来。
真正的危机从来不是没钱,而是我们还没意识到:
当买菜大妈都在研究社群运营,当水果摊主都会用大数据分析哪种芒果甜度最高,这个世界早就不相信眼泪和运气了。
所以别再说钱难赚了,该问问自己多久没更新知识库了。
看看那些凌晨三点在直播间拆解产品参数的95后,
看看把炒饭摊升级成“盲盒饭”的00后,他们正用最笨的方法,
最实诚心重新定义着每个行业的游戏规则。
下次再想抱怨的时候,不如打开手机录段工作日常,说不定下个在红海里闯出蓝海的就是你。
毕竟这个时代最公平的是:它让脚踏实地的人,
终于不用和弄虚作假的人挤在同条赛道上。